“滇豬入藏,一頭豬多賣100多元,1500頭就多了16萬元的純利潤。”在南澗縣碧溪鄉鵬程生豬專業合作社的養殖基地里,鄉親昵稱“毛胡子”的杏子山村黨總支書記、合作社主要負責人尹培明,講述著把1500頭肥豬賣到西藏的故事。
“總得帶著群眾干事呀。生豬市場需求量大、波動小。得了,就養豬唄。”2014年11月,鵬程生豬專業合作社成立了,起初的6戶社員就是村黨總支的幾個人。合作社立足科學養殖,規范了養殖標準和流程,從“品種、配種、防疫、養殖、銷售”幾方面統一標準。兩年來,6戶最初入社的社員收入接近10萬元。越來越多的農戶看到了賺錢機會,紛紛加入合作社,現在合作社社員已發展到120戶,生豬出欄6000多頭,存欄2000多頭,銷售收入達900多萬元。
“黨支部是車的方向盤,合作社的發展方向和重大事項都由黨支部討論決定。”杏子山村黨總支副書記、合作社理事楊德樹說。2015年9月,合作社成立了黨支部,到現在有黨員15人。為帶動群眾致富,合作社以“雙聯雙帶一共建”為契機,建立了黨員掛鉤聯系貧困戶制度,每名黨員聯系3戶生豬養殖貧困戶,提供服務,培訓技術。
“合作社頭起得好,支部十幾個黨員家家帶頭養,促進了全村生豬養殖產業化。”合作社支部書記蘇家升說。今年8月,杏子山村按照“先買后補”的方式扶持生豬養殖產業,以每戶8000元的上限標準扶持到貧困戶,其中能繁母豬每頭補助2000元。針對時間緊、能繁母豬采購難的問題,合作社先后赴曲靖、臨滄、廣西、楚雄等地為83戶貧困戶統一采購能繁母豬171頭。如今120戶社員每戶平均存欄生豬20頭以上,每年可實現純收入1萬元以上,其中就有6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
合作社的生豬養殖基地成為了南澗縣黨員創業致富示范基地,帶動不少貧困戶養豬。“合作社又租賃了400多畝土地,繼續擴大養殖基地規模,同時要把其余貧困戶也爭取到合作社中來。”“毛胡子”尹培明信心滿滿。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