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喜歡在朋友圈攀比生活,所以你可能在喜歡攀比的同事朋友眼里是個異類。
你不愿意參加那些明爭暗斗的聚會,所以你會在那些愛較勁的人眼里是個怪胎。
你很苦惱,你不知道為什么會得罪很多人,你也不清楚為什么這些人喜歡針對你。
那現在,我來告訴你為什么。
壹.沒椅子的人不必一定要陪站
一個圈子,可大可小,再大的圈子,你不合拍,也沒有你坐的地方;再小的圈子,只要你跟大家是一類人,怎么都有你的棲身之所。
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不得不讓自己融入某些我們不喜歡的圈子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工作圈。
躲不開的馬屁精,聊不完的奉承話,這讓不喜歡交際的你,更對這樣的圈子產生厭惡。
但越是厭惡,越容易顯出你的不合群。
也許這個群體之中沒有你的座位,而你越是站在邊上賠笑,反而會凸顯出你那別扭的身影。
所以,如果你不能接受,離開,也不失為一種不錯的選擇。
這個離開,不是辭職,而是選擇視而不見。
貳.改變不了的是現狀,可以改變的是眼光
有人說視而不見真的很難,因為那些響個不停的信息會令你心感不安。
生怕錯過奉承老板的機會,又害怕被排擠了卻渾然不知。
那么,關注了,這一切就會改變么?
當然不會。
很多文章說做好自己就夠了,但實際上,做好自己遠遠不夠:因為你不知道最好的你,能否在最殘酷的現實中占據一席之地。
所以,我們所說的視而不見,并不是徹底的“兩耳不聞窗外事”。
而是用不那么執著的眼光,不那么敏感的神經,不那么激進的想法。
去處理那些我們不愿意接受的事情。
我們無法改變現狀,但卻可以改變看待現狀的眼光。
從忐忑不安到風輕云淡,改變的是心態,看透的是人性的起伏。
這就夠了。
叁.沒必要在乎,所以
其實我特別希望我們每個人都活的很順心。
就是彼此都能夠理解并尊重對方的存在,所有的付出都能得償所愿,所有的收獲都是有理有據。
在我所希望的世界里,理解,是一種溫暖的目光。
而現實,會讓我們更容易看清我們為什么要選擇不在乎:
因為在乎了,你會感到很冷。
你要溫暖,就得把那些寒冷的東西,置之身外。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