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來說,“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但這并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
互聯網+八大模型
一、重塑商業模式
榮昌e袋洗:用戶“爽不爽”是最高準則
洗衣連鎖行業的最大特征是設備驅動,一家洗衣店最重要的資產就是那臺價值不菲的洗衣設備,營收主要來自客戶加盟和設備出售費用。但這種模式弊端嚴重:重資產、新店選址麻煩、人才流失,加盟店數量多導致現金流并不掌握在自己手中。
榮昌洗衣互聯網+的第一個動作是放棄現有品牌,開創了一個更具互聯網氣息的品牌:榮昌e袋洗。同時,從互聯網巨頭高薪挖來85后CEO,負責品牌重塑。
以用戶為核心是互聯網品牌的重要特征,e袋洗確立了一個簡單直接的商業邏輯:任何讓用戶覺得不爽的都要嚴禁,任何讓用戶“更懶”的服務都要提供。因此,用戶在e袋洗,能夠享受到移動下單、衣物交接30~50秒、全天候取送、服務全程監控、按袋計價等獨家服務。甚至,它還會主動教用戶怎么能裝更多的衣物,每周、每月的“袋王”還給予免費的獎勵。
為了配合前端極簡、極致的用戶體驗,e袋洗設計了強大的后臺配套體系:“一帶四”+“聯網卡”。
“一帶四”即一家配備洗衣設備的門店輻射四家收衣點,收衣點又可以輻射多塊社區,減輕資產,解決了人才缺乏的弊端。聯網卡將榮昌直接帶到終端用戶面前,購買一張卡便可以在各個門店完成消費,每家門店根據聯網卡消費情況來和榮昌公司做結算,也以此來進行資源分配、淘汰加盟商,用戶滿意度提升的同時,現金流得以集中在榮昌總部。
到目前為止,e袋洗完成了包括騰訊在內的兩輪融資,擁有微信和App用戶50多萬,日訂單數超過4000單,估值上億美元。
二、再造價值鏈
愛空間:整合產業鏈,打造爆款產品
愛空間是一家“互聯網+家裝”企業,其商業邏輯師承小米:用成本價銷售、超預期服務吸引用戶,用口碑和規模化整合產業鏈資源,再通過資本、技術等補貼成本,最終實現盈利。
家裝對于用戶來說可謂是“痛點之痛”,因其過長的產業鏈和充滿不確定性的流程,灰色空間極大。愛空間的做法是,將不確定性的裝修打造成一款標準化的爆款產品,輔之以極其復雜的裝修服務,但僅維持10%的毛利,“假如100萬用戶創造出100億元毛利,把管理、運營等所有成本降到5%后,還能凈賺50億元”。
具體來看——
首先,它將定價標準化。以前裝修報告給用戶呈現一張長清單,總共有300多項收費項目,其中暗含諸多收費陷阱。愛空間通過創始團隊在業內的資源積淀,獲得了博洛尼、大自然等八大一線品牌的支撐,將產品定價降至最低,免去所有繁雜內容。
再者,它將工程管理標準化。愛空間把所有裝修工序分解成四百多步,每道工序用時一一記錄下來,所有工序以時間節點形式串聯起來,構成整個施工工序的標準化——20天完工。
最后,管理過程標準化。工人上崗前必須經過禮儀培訓,包括微信操作管理、公司規范、檢測報告等流程,小到每道工序,大到一天工作,都通過微信群聊實現信息透明化,用戶每時每刻都知道裝修進度和檢測標準,同時瀏覽工人姓名、工種、工作年限等服務信息,管理過程完全可視化。
當下,在完成這一輪6000萬元人民幣融資后,愛空間20xx年目標是擁有1000人的工人隊伍,每月能接500單。在覆蓋北京市場的基礎上,嘗試在其他城市上線業務。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