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教師—起上“天梯”
1990年,四川省涼山州甘洛縣烏史大橋鄉黨委和政府下決心恢復二坪村小學,可老師的月工資只有100元,沒人愿意干。鄉干部找到了彝族青年李桂林,李桂林會彝漢雙語,原本在雅安市漢源縣教書,生活條件與這里有天壤之別。
李桂林記得,當他艱難跋涉近10小時第一次前往二坪村時,天已黑,村民們打著火把來山腰接他。吃晚飯時,純樸的山民宰殺了家中僅有的老母雞,像過年一樣招待他。鄉干部告訴他,學校因缺教師已停辦10年,全村400多人,幾乎沒人識字。村寨的貧窮落后,孩子們渴望的眼神,讓李桂林感到心酸。
眼看9月份要開學了,他決定上山當老師。父親知道后大發雷霆,“去那么艱險的地方,你不要命了?我們都老了,難道二坪的孩子比你父母還重要嗎?”父親的話讓李桂林心痛,他不得已含著淚騙父親說,那邊條件還不錯,只是去試試。老父親哪里想到,兒子這一試,就是21個春秋。
李桂林到了二坪村,和村民們一起修好被泥石流沖垮的校舍。1990年9月1日,修整一新的教室迎采第一批學生,朗朗的讀書聲重新在寂靜了10年的懸崖邊回蕩。
“我要用我的力量和熱情去改變這個落后的村莊,實現人生的價值。”沒有一間住房,沒有一張床,李桂林借住在村民的茅屋里。晚上,他點燃一盞煤油燈,在破舊的木桌上備課、批改作業。
由于學校停辦時間太長,很多適齡兒童需要上學。一年后,隨著學生的增加,急需再招一名教師,但很難找到愿意來山上教書的教師。一籌莫展的李桂林想到了同樣懂彝漢雙語的妻子陸建芬。這次老父親真急了,堅決不同意。
深明大義的妻子為支持丈夫,先說服她的父親,又說服了公公。就這樣,夫婦倆離開了年邁的家人,—起毅然決然上了山。
李桂林心里很清楚,這里太需要他。山上沒有醫院,他學會了看病,從老家買來常用藥品放在學校備用,他還學會了給學生理發。山上冷,冬天沒有蔬菜,就連續吃兩三個月的酸菜洋芋湯。
危險已司空見慣
“天梯小學”有20余名學生住山下,周一和周五是李桂林夫婦最忙的日子,他們負責接送學生過5架40多米長的天梯。小一點的孩子由李老師背著上下,大一點的孩子,李老師就牽著他們走,而陸老師則在對面接應。每一次接送,李桂林夫婦格外小心,21年來,從未發生過意外。
1996年夏,一天,山洪暴發,李桂林正在接學生。當他抱著一個小學生過山溝時,一股急流沖來,他們滑進了溝中。情急中,李桂林用盡全力把學生拋向岸邊,自己卻被急流沖走了。可能是李桂林的行為感動了上蒼,他的身體被掛在了樹樁上,幸免于難。
這樣的事情,李桂林遇到不止一次。李桂林對周圍的環境由恐懼、膽怯變成了習慣。然而,李桂林把學生的安全始終牽掛于心。
1996年,李桂林夫婦帶的第一屆學生畢業了,畢業成績在全縣同類學校中名列前茅。那一刻,夫婦倆開心地笑了。
選擇清貧,感動中國
陸建芬的堂哥是縣里有名的礦老板,看到堂妹過得窮苦,1993年,他多次叫李桂林去礦上當會計,每月收入1200元,當時李桂林月收入只有100元。
1996年至1997年,李桂林被上級安排到會理師范學校學習,當時妻子帶著兩個孩子,最小的兒子才1歲半;一次,妻子病得厲害,兩個孩子哭著喊餓,她只好讓7歲的哥哥背著弟弟到村民家找吃的。病情越來越重,她請村民背了50斤玉米,通過危險的山道送到鎮上賣了8元錢,去買藥??嗯c淚陸建芬都忍過來了,她—直在背后默默支持著丈夫。
2001年,誘惑再—次擺在夫婦倆面前。陸建芬的弟弟在西班牙做生意并成了家,他提出請陸建芬幫自己看孩子,月薪600歐元,相當于人民幣6000多元,而當時,陸建芬的收入是每月230兀。但她還是無法割舍對山上孩子們的愛,婉言謝絕了。
令李桂林最為擔心的是,將來自己老了沒有接班人可不行,他很想從自己的學生中挑選出一位來。“我想當老師,跟李老師一樣教書。”下山的路上,學生阿衣子認真地對筆者說,“長大了,我要給學校裝個電梯,不用爬天梯就能上學。就是不知道城里的電梯什么樣。”
2009年2月5日,李桂林、陸建芬走出大山,站在了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2008年度人物”的領獎臺上。頒獎詞這樣寫道:“在最崎嶇的山路上點燃知識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懸崖邊拉起孩子們求學的小手,19年的清貧、堅守和操勞,沉淀為精神的沃土,讓希望發芽。”
輪到李桂林發言時,全場安靜了下來。“我們是平平凡凡的山村教師,貧困山區要想改變落后的面貌必須靠教育,如果沒有接班人,只要我能爬得動,就要在懸崖上教孩子們……”
干到退休,估計能教第三代
告別繁華的首都,李桂林、陸建芬夫婦又回到屬于他們的學校,每天的教學依舊。
2011年6月中旬,筆者翻山越嶺前往采訪,李桂林老師正專注地踩著一臺舊腳踏風琴,彈奏著國歌,70個孩子行少先隊禮,莊嚴肅穆。國旗已經用了整整11年,李老師說:“因為有這面國旗,才像是真正意義上的學校。”
令人欣慰的是,如今,木頭梯子己變成結實的鐵梯,還裝上鋼筋擴欄,學生上山安全多了。2009年9月,社會捐資100余萬元修建的新校舍也投入使用,操場、教室、洗澡間、廁所都有了。2010年,經過農網改造后,二坪村也正式通電了。
這學期,在廣東一家化妝品公司的捐助下,中午學校給孩子們供應一頓饅頭,結束了沒有午飯的歷史。
李桂林現在除了是老師,也是四川省人大代表。平時忙于教學,一到假期,他就會到周邊鄉鎮去調查農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他發現有些地方至今不但沒有通路,甚至還沒有通水通電,為此他在2011年全省兩會上提交議案,建議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這么多年到底教了多少個孩子?”面對筆者的問題,45歲的李桂林不假思索,脫口而出:“254個,我都記在本子上的。以前教的孩子都長大成人了,我已經在教他們的第二代了。要是我干到退休,估計能教上第三代哦……”說著,李桂林和陸建芬眼睛里涌出了激動的淚水,看得出,這是他們充滿希望和欣慰的淚水。
(程華摘自《至愛》2011年第11期)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