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大凡愛崗敬業、勤學苦干的年輕干部,大多能獲得相應的成長進步。但是,由于每個年輕干部成長進步的目標、際遇和努力程度有所不同,各人在相對時間里進步大小、成功概率和滿足程度也會不盡相同。因此,探尋和把握年輕干部成長進步的“脈搏”,不僅對年輕干部校正成長進步問題上的認識偏差有所幫助,而且能為各級機關和領導干部加強年輕干部隊伍建設大有裨益。
一、“仕而優則學”,靠“加油”提高。知識好比機器的“機油”,人沒有知識這種“機油”就不能正常工作、成就事業。朱熹有首詩:“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羅蘭說:“成年人慢慢被時代淘汰的原因,不是年齡的增長,而是學習熱忱的減退。要衡量一個人是否可靠,不是看他眼前職位高低,收入多少,而是看他是否隨時在進修。一離開學校就停止進修的人,不會有光明的未來。”人生其實就是一個新陳代謝的過程,一個不斷“加油充電”的過程,包括思想和機體。新的不斷滋生,舊的不斷被淘汰。作為年輕干部,只有不斷接受、吸納新思想、新觀念、新信息,才能推陳出新,與時俱進,健康成長。因此,每一名年輕干部,無論職務大小、學歷高低,都應該牢固樹立“沒有終點,只有起點”、“沒有畢業,只有畢生”的學習理念,始終以一種“本領危機”的恐慌感和“燕子壘窩”的恒勁、“螞蟻啃骨頭”的韌勁、“老牛爬坡”的拼勁,向書本學習、向群眾學習、向實踐學習,以豐富的閱歷和較高的素質勝任肩負的使命。
二、挑擔的比散步的走得快,靠“加壓”助推。我們在旅游或爬山時,不難發現這樣一種現象,挑擔的腳夫往往要比游客要快得多,這是因為他們肩上有擔子,不用揚鞭自奮蹄。在人才成長過程中,也有這樣的規律。大凡成長進步快的,往往是“白加黑”、“五加二”干出來的;大凡成長進步慢的,往往是仨飽倆倒、悠哉游哉混日子的。鐵人王進喜說過:“井無壓力不出油,人無壓力輕飄飄。”可以說,有了壓力,就有了革命、創造、發明與發憤的動力,就有了創作和改變的愿望與毅力。壓力能夠使人明確前進的方向。真正的強者,善于從順境中找到陰影、從逆境中找到光亮,時時校準自己前進的目標。壓力能夠讓人生發出超常的毅力。被動和逆境給人寶貴的磨煉機會,使人更能堅強不屈,表現出堅韌的美德。因此,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年輕干部一定要善于自我加壓、勇于自我加壓。只有壓力增大了,才能練好“身子骨”,提升“精氣神”。當然,自我加壓的過程是艱辛的,但是“化繭為蝶”的結果是美麗的。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