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女同事L在我旁邊接聽男友電話時,臉色突然從晴轉(zhuǎn)陰,語氣瞬間從好變差。
以前我以為這種情況是兩人在吵架,后來我知道這就是他們平時的說話方式。
我有點想不通,在工作中分寸得宜、情商頗高的女友L,在戀愛中,時而鐵齒銅牙,時而聒噪埋怨,時而挖苦嘲諷,時而冷戰(zhàn)沉默,反正能輕而易舉地把話說成肇事現(xiàn)場。
幾個玩得來的同事沒少勸她:話語里的負能量是會相互反彈的。
你鐵齒他銅牙,拍拖到處充滿爭吵;你聒噪他埋怨,雙方好感碾為齏粉;你挖苦他嘲諷,強制拆遷彼此夢想;你冷戰(zhàn)他沉默,兩人徹底濃情轉(zhuǎn)淡。
堂堂的蘇聯(lián)都能被冷戰(zhàn)活生生地拖垮,更何況你倆的感情?
兩個人好像在打惡語制成的乒乓球,你一句狠話打過去,他加大力度扣殺回來,如此反復(fù),直到一方接不住后掀桌走人。彼此傷害有什么好玩的?
年輕小情侶可能還不明顯,我見過不少常年爭吵、惡語相向的夫婦,外在狀態(tài)就是相處關(guān)系的告密者:女的臉色蠟黃、皺紋深刻,男的因循茍且,麻木消沉。
兩個人之間的惡性溝通,勢必會加速雙方身心靈的折舊。
2
我身邊就有一位桃花運很旺的妹子,她有句經(jīng)典語錄:能用說話搞定的事,干嘛要跟自己身心過不去。
深以為然,我也一直覺得,姑娘們要好好說話,盡量少發(fā)脾氣。
發(fā)脾氣,就像發(fā)行限量版的名牌包,發(fā)得越少越有價值越被惦記,天天發(fā)的只能是無人問津甚至避之不及的地攤貨。
有姑娘不服,沒聽過“懂事遭雷劈,驕縱有人疼”?沒錯,小作是情趣,大作太傷人。
有妻子反駁,不是說“家是個讓人放松的地方”?但是,家絕對不是讓人放肆的地方。
有女人撇嘴,我就是“刀子嘴豆腐心的人”不行嗎?天哪,你先拿刀子嘴傷人,再用豆腐心傷己,到底是為哪般?
日常相處中,摩擦和碰撞肯定會有,但一旦說出難聽的話,事后需要自我反省,究竟是為了發(fā)泄自身不滿,還是想真正解決問題。
如果要發(fā)泄情緒,說氣話只能被反發(fā)泄,負面情緒在你們爭執(zhí)的回合中逐漸增強,造成兩敗俱傷;
如果要解決問題,就該注重溝通方式,把話說到點子上,你大聲嚎叫,只會讓說服力大打折扣。
通過我的觀察,我發(fā)現(xiàn),異性緣好的姑娘都是說話高手。
3
我畢業(yè)去深圳找工作那陣,在叔叔嬸嬸家小住了一段時間,我叔常跟我說當(dāng)年如何從眾多追求者中追到我嬸。
嬸嬸的說話方式讓我至今受益。
她一進門,我就感受到她隨身噴灑的負氧離子,笑意盈盈,眼波流轉(zhuǎn),講話的尾音常以廣東地區(qū)女生的”喔”結(jié)束,說話像做慈善似的讓人舒心。
嬸嬸那些真誠到位的夸贊、含情脈脈的撒嬌、包裹糖衣的批評、恰逢其時的幽默、有建設(shè)性的爭執(zhí),都列進我的待學(xué)課表,其中,我急需惡補的是以下兩點:
一是換詞大法。
比如,她當(dāng)面稱呼叔叔時,她不會說“你”,而是說“老公你”,顯得很親密;
她講話叔叔擺出一張困惑臉時,她不會說“你聽懂了嗎”,而是說“我說清了嗎”,一點不壓迫;
叔叔朋友推薦的股票虧錢了,她沒說“都怪你朋友”,而是說“我倆看走眼”,一種共進退的義氣感迎面撲來。
此外,她還把“買房”說成“擁有共同的家”,把“供養(yǎng)孩子”說成“陪孩子成長”,我不知道是不是我多慮了。
對語言敏感的我覺得,她這種回避沉重壓力、描摹美好藍圖的說話方式讓人心生樂觀。
二是預(yù)告機制。
我目睹過嬸嬸發(fā)過幾次脾氣,最有借鑒價值的一點就是,她忍不住要發(fā)脾氣之前,會給身邊人以指令明晰的預(yù)告。
有天她因工作上的事回家生氣,發(fā)怒之前直接告知我們要站在她這邊,然后開始痛批公司小人,我和叔叔再沒眼力勁兒,當(dāng)下也能異口同聲地聲援她,五分鐘后她就釋然了;
有次叔叔惹她生氣,她先點明叔叔的哪個行為踩到她的雷區(qū),再直截了當(dāng)?shù)卣f“我生氣了,你得哄到我開心為止”,我就遠遠地看著叔叔花式逗她開心,兩人很快就冰釋前嫌。
多少姑娘,不直接說“站在我這邊”而是說“你來評評理”,別人評理時她又發(fā)飆;不坦言說“哄我開心”而是說“我沒生氣”,別人沒哄時她又炸毛。
如果你生氣前說明原因、表達訴求,在乎你的人會體諒包容你,但你無理取鬧、亂作一通、以點帶面、遷怒親家人,恐怕會衍生出其它的問題。
嬸嬸的說話方式潛移默化地配制了弱堿性的家庭氛圍,叔叔和嬸嬸兩個人處在一種良性循環(huán)里。
互相贊美,結(jié)果雙方都越贊越美。
任何口吐惡言都要計件收費,任何慣性夸贊都會甜蜜積分。
說話之道決定戀愛質(zhì)量。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