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負責任地講,皆為虛構的案例,但同時,它們又是那么的真實,真實到幾乎會在每天,每個人身上發生……
案例1:
有一天,我和甲、乙商量著一起去看場電影。
我提議:那就去看A導演拍的片子吧,我很欣賞他。
經過以下對話我才知道:甲和乙都不太喜歡A導演。
乙對我說:A導演簡直一無是處,拍出來的東西絲毫沒品位,甚至可以說是惡心透頂,搞不懂你為什么會喜歡他。
但同樣的意思,甲卻說:A導演不錯,但好像不是我所能接受的類型,我有點看不習慣他的某些作品。
我在心中感嘆:甲,你真會說話。
案例2:
有一天上午,我正在焦頭爛額地處理工作。
這時乙發來微信對我說:嘿,在嗎?
我無法無視,說不在的話待會都沒法發朋友圈了。于是說在。
乙仍然沒說具體有什么事,而是問我:你明天有空嗎?
我看到消息后,不知該怎么回,說有空?他可能要有事麻煩我,說沒空?不太真誠,我明天確實沒什么事。
好吧,那就有一說一。
于是我回復說:嗯,有空,什么事?
不到一秒鐘,乙就發來了一條“新消息”,看得出是事先就打好了:既然有空,那就幫我做一天某某事吧,沒問題的,對不對?
我還能說什么?說不行?可是我已經說了有空了,說行?那可是整整一天啊,我再怎么閑也沒法這么往出豁。
我咬牙回句:好的。乙說謝謝咯,我說不客氣。
這時,甲也恰好有事求我,他一次性地發信息說:打擾下哈,是這樣,后天我有件事需要你幫忙,花費的時間可能是整整一天,不知道你是否有空或方便,畢竟一整天的空確實不好騰出來。不必勉強,有的話很感激你幫我,沒有空也是正常,我再去問問別人。
其實,在我的日程表上,后天確實有件小事要處理的,但我想想乙,又想想甲,恨不得說:沒問題!我寧可把后天的事放到明天去做。
當然,他們倆的這次請求,我最后都答應了,但我在心里已有了結論:甲,你太會說話了。
案例3:
我和甲乙兩人,同在一個部門工作。
有一次,我們接到了個比較重要的項目,需要三人各拿出一套策劃案,優勝劣汰。
當我們將各自準備的方案匯報給領導時,領導問甲和乙,對于他的方案,你們倆有什么改善建議嗎?
其實我心里知道,我的方案里確實存在一些問題。
這時乙搶話過來對我說:你這不對,你怎么能這么設計呢?那個環節應該是這樣這樣,這個環節如果那樣那樣就太蠢了!我說話直你別介意啊,我覺得你這方案顯然就沒深思熟慮過。
這時輪到甲發表看法,他也明顯地指出了我的問題,但轉身面向領導,展開敘說:要按我個人的看法的話,我是這樣想的,他這個方案,整體框架很對,但當中有兩個問題,確實值得咱們研究一下,我對方案中的這里和那里持有疑慮,對另外的某個隱患存在擔憂,希望這些地方能得到重視,因為畢竟牽涉到公司的整體利益。
坦白講,其實甲幫我挑出的毛病,比乙還多,但我卻不禁倍感舒暢,心中暗嘆:甲,你太會說話了。
案例4:
我和甲、乙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可以說都是一窮二白,三個人擠在公司分配的一間小小公寓里,雞犬相聞。
都是小地方走出來打拼,身上都承載著來自遠方家鄉的期許和牽掛,每個人也都有各自在電話里嘮叨個沒完的爸媽。
每晚下班回來,各自的手機鈴接連響起。
乙的父母在電話那頭噓寒問暖,并很關心他的工作狀況,我經常會聽到乙極其不耐煩,甚至是嘶吼般的回話:有完沒完?能不能別總給我壓力?我發現你們怎么總是那么愛給孩子添亂呢?我都夠忙的了你們還讓我怎樣?我再說一遍,我是個獨立的人,不是你們獲取虛榮的工具!知道原生家庭的危害嗎?看看人家城里的家長多開明,我發現你們就是總喜歡拖我后腿!
乙的電話那頭,陷入了半晌的沉默,我不是他,對他的做法不好評價,但我知道,起碼在這次通話中,乙的父母并沒有傳達什么壓力甚至是惡意,恰相反,乙描述的狀況,真正發生在甲的那一家。
甲的父母才真是不開明,每次給甲打電話基本跟老師檢查作業一般,上來就問賺多少錢,還有多久升職,能不能早點出人頭地云云。我看到了更加赤裸的壓力,但我聽到的是不一樣的甲,他幾乎像是個從容不破的辯手,做總結陳詞一般,溫柔且堅定地對父母說:
“爸,媽,我是你們的兒子,我什么樣你們太知道啦。你看,我從小就是個心思比較重,想的也比較多的孩子,倒不是說你們有意給我施加壓力,而是我這種性體跟人格吧,比較容易把一些不是壓力的話也當初沉重的負擔來聽。所以啊,你們雖然是在關心我,但我這頭有時會感到壓力很大。
而且正因為是這樣,你們就更不必擔心我的前途啦,因為我平時會比你們想的都多,在乎的都多,我會比你們更頻繁的考慮。
說實話,按照你們兒子的性格來看,你越提醒他要加油要奮斗,他可能越容易崩潰,哎,反倒是你多問問他過得怎么樣,睡得好不好,他更可能有動力,你們要記住溝通的目標啊。
就像對我來講,比起我的父母是不是比別人的父母素質好,我更注重的是他們是不是比別人的父母過得好,道理都是一樣的嘛。”
聽完甲的回話,沒等我感嘆“甲真會說話”,他的父母已經在遠方給出了評價:就沖這段話就能看出這孩子確實長進了,我們可以放心啦。
再次聲明,以上的案例,都是虛構的,但卻又那么的“真實”,每個人都曾是乙,無妨,但愿每個人都能進化成甲。
現如今,關于說話術一類的各種內容汗牛充棟,大家都對溝通技巧展現出空前的熱情。
也無數次有人問我:到底怎么說話才顯得情商高?到底什么叫不會說話,什么才算會說話?
案例能舉出一萬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辦法也能列出幾千條,但我更希望你能掌握到一點心法。
所謂的“情商高”、“善溝通”、“會說話”這些抽象的境界其實不難達到,如果說有什么共通的內在理念,那么無非是:跳出來看問題,領先對方一步做考慮,形式上體現客觀中立與共情,內容上做“無我”式表達。
愿你好好說話,讓你的三維立體小世界,乖乖聽話。
End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