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亦爾,受人供養,趣自除惱;無得多求,壞其善心。譬如智者,籌量牛力,所堪多少,不令過分,以竭其力。
——鳩摩羅什《佛遺教經》
當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惱亦多。少欲之人,無求無欲,則無此患。
——鳩摩羅什《佛遺教經》
汝等比丘,若勤精進,則事無難者,是故汝等當勤精進。譬如小水長流,則能穿石。若行者之心,數數懈廢,譬如鉆火,未熱而息,雖欲得火,火難可得,是名精進。
——釋迦牟尼佛《佛遺教經》
汝等比丘,若攝心者,心則在定。心在定故,能知世間,生滅法相。
——鳩摩羅什《佛遺教經》
無諍三味
《金剛經》
念起即斷,念起不隨,念起即覺,覺之即無。
《金剛經》
所以者何?一切賢圣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金剛經》
凈心水器,莫不影顯,常現在前;但器濁心之人生,不見如來法身之影
《華嚴經》
時日已過 命亦隨減 如少水魚 斯有何樂
《華嚴經》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華嚴經》
我身本不有,憎愛何由生?
《圓覺經》
雖現塵勞,心恒清凈。
《圓覺經》
愛憎生于心,諂曲存諸念,是故多迷悶,不能入覺城。
《圓覺經》
以圓覺慧,圓合一切,于諸性相,無離覺性。
《圓覺經》
雖自性清凈,客塵所覆,故猶見不凈,非諸如來
——菩提達摩《愣伽經》
生滅是識,不生滅是智。
《楞伽經》
執著言教,昧于真實。
《楞伽經》
我常說空法,遠離于斷常。
生死如幻夢,而業亦不壞。
虛空及涅,滅度亦如是;
愚夫妄分別,諸圣離有無。
《楞伽經》
一恒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內,一塵一劫。
《地藏經》
一飲一啄,莫非前定。
——地藏經
妙手烹調百味,炊煙半掩孤星,人生何處不相逢,一飲一啄天定。世態浮云見慣,未解別樣濃情,心波已亂意難平,清夜悠悠誰共?
——知味·西江月 仙三外傳
《地藏經》
無明畢竟來故,諸行亦畢竟滅,乃至生畢竟滅故,老死亦畢竟滅。
《維摩詰經》
心無放逸,不失眾善。
《維摩詰經》
非身合,身相離故;亦非心合,心如幻故。
《維摩詰經》
《維摩詰經》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