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當自端心,正念求度。
2.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
3. 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
4.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5.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6.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7.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8. "人生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9. 念起即覺,覺即不隨。
10. 迷途經累劫,悟則剎那間。
11.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12.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13.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過去已經過去了,未來還沒有來,想它干什么
14. 應無所住處生其心!
15. 有愧之人,則有善法; 若無愧者,與諸禽獸,無相異也。
16. 佛說苦諦實苦,不可令樂。集真是因,更無異因。苦若滅者,即是因滅,因滅故果滅。滅苦之道,實是真道,更無余道。
17. 心中閉塞,意不開解。大命將終,悔懼交至。不豫修善,臨時乃悔,悔之于后,將何及乎?
18. 天道施張,自然糾舉,煢煢忪忪,當入其中。古今有是,痛哉可傷。
19. 人在愛欲中,獨來獨往,獨生獨滅,自得喜樂,無有旁代。
20. 人有至心求道,精進不止,會當克果,何愿不得?
21. 開彼智慧眼,滅此昏盲暗,閉塞諸惡道,通達善趣門。
22. 少欲之人,則無諂曲以求人意,亦復不為諸根所牽。行少欲者,心則坦然,無所憂畏;觸事有余,常無不足。有少欲者,則有涅,是名少欲。
23. 一切世間,動不動法,皆是敗壞、不安之相。
24. 出家行道,無欲之人,而懷嗔恚,甚不可也。譬如清冷云中,霹靂起火,非所應也。
25. 若有不忘念者,諸煩惱賊,則不能入。是故汝等,常當攝念在心。
26. 是故汝等,宜當端心,以質直為本。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