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的年輕人為何選擇了“躺平”?難道他們不再有前輩們的朝氣蓬勃?難道他們不再有使命感和責任感?難道他們沉淪于放飛自我的人生?一個稱謂的變遷可以告訴我們事實真相:工人階級和打工仔!
曾幾何時,工人階級是一種榮耀!我們的父輩把進工廠當工人作為驕傲,因為工農是新中國的核心力量,是領導階級!但今天“打工仔”這個詞有明顯的貶義性。一個人走投無路了,才外出打工,混口飯吃,何其的無奈和心酸!
今天有些民營企業因為招不到人、留不住人而大放厥詞,說新一代的年輕人比不上老一輩能吃苦了,動不動講條件、講待遇,動不動跳槽,忠誠感、責任感嚴重缺失.......但是當年我們的父輩為什么會把成為工人當作驕傲呢?難道他們每月的工資比今天年輕人還多?不對,因為他們認為“工人階級是一種榮耀”,是這個國家的主人,絕不是為資本家打工的打工仔。
精神的力量永遠高于物質。企業要用人、留人,首先要把人當作企業的“主人”,而不是“人力資源”,予取予求。當今天的“打工仔”已經淪為社會底層人群的時候,他們不跟你講福利、待遇,難道還講感情嗎?把人性剖開來,雖然赤裸裸、血淋淋,但訴求卻很真實。
我們再來看看當年蘇區紅軍是怎樣“用人和留人”的。一般人認為紅軍都很窮,吃不飽、穿不暖,事實真是這樣的嗎?蘇區把土地優先分配給紅軍戰士,得到土地的紅軍戰士是為誰打仗?為他們自己、為他們的家人!
如果在外打仗,土地沒人種怎樣辦?蘇區政府雇人給你種地,讓你可以安心打仗,保衛自己的家園!參加紅軍還可以教你讀書識字。那個時代人民群眾普遍的文化水平都很低,孩子當了紅軍又能學文化、又能給家里增加土地收入,可想而知,誰家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去當紅軍?!
相形之下,白區通過抓壯丁的形式補充兵員,官兵不平等,打罵士兵的現象屢見不鮮,軍餉還時不時被長官克扣,像這樣的軍隊可不是一打就散嘛!
現在有一個新名詞叫“降維打擊”,用在紅軍對白匪軍上是再恰當不過了。紅軍就是在更高“維度”上對當時中國所有派系軍隊的一種碾壓。
說到這里,答案就昭然若揭了。年輕人之所以躺平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奮斗毫無意義。“無恒產者無恒心”,他們不是在為自己奮斗,只是資本市場的廉價勞動力。資本也從未把他們當作“主人”,他們只是待收割的“人力資源”。
有一個老板買了輛保時捷,大家都特別羨慕。公司年會上,老板給大家鼓了鼓勁,誠懇地說:“別灰心,明年你們如果能再努力點,我就能再買一輛保時捷了!”我的人生觀瞬間崩塌了。
年輕人不愿意為資本家的美好未來鋪平道路,所以,“躺平”也就成了最無奈的抗爭。這種抗爭雖然不值得肯定,但值得同情。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