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現在,你感覺自己人生的路走了多少呢?如果你對這個問題有些不知所措的話,我不妨換個角度重新問一次。如果將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時間比作一天的24小時,那么你覺得自己現在正活在幾點鐘?是溫暖和煦的清晨,還是烈日當頭的正午?剛剛大學畢業的你,是不是覺得自己正處在剛剛吃過午飯、馬上準備開工的下午一至兩點呢?
我們不妨拿出計算器算一下。假設你大學畢業時是24歲,又假設人的平均壽命是80歲,那么24歲相當于幾點呢?結論是——早上7點12分。
度過幼年期和青少年時期,正要踏入社會的24歲,相當于一天中做好上班前的準備,即將要出門的時刻。
那么,退休后準備安度晚年的60歲相當于幾點鐘呢?計算一下會得出來,是傍晚6點。這些數字是不是很奇妙呢?跟你想象的有所出入吧?因此,我喜歡將人生的80年跟一天中的24小時進行對照。
人生時鐘的計算方法十分簡單。24小時相當于1440分鐘,而將此分成80年,每等份就是18分鐘。1年相當于18分鐘,10年相當于3個小時,以此類推,20歲是早上6點,29歲是上午8點42分。
我將人生時鐘介紹給其他人時,大多數人會流露出驚詫的表情——他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人生時鐘要比想象中來得早。
沒錯,人生之路仍尚早。如果早上7點醒來之后發覺自己比別人慢了半拍,不要焦慮和擔心,因為這并不意味著會毀掉一整天。在人生的起跑線上快了一步或者慢了一步,并不對未來起決定性的作用。
有些人抱著“我已經來不及了”的態度自暴自棄,純粹是一種自欺欺人。切記不能為自己制造放棄或逃避的借口。你現在所處的時間段還很早,現在的你擁有大把的時間,未來懸而未決,沒有什么不能改變。
在即將步入50歲而知天命的年紀,每當覺得自己毫無建樹而心生懊惱時,我總會抬起頭看看自己的人生時鐘——距離一天結束還有很長一段時間呢。記得電影《本杰明·巴頓奇事》中有這么一句臺詞:“人生從不會嫌太年輕或者太老,一切都剛剛好。”(作者:金蘭都)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