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從來沒有失敗過的人,可能只是一個弱者。這說明他從來沒有過高層次的競爭,從來沒有挑戰過高難度;這說明他一生都在從事最簡單的工作--掃地很難掃出失敗,擦桌子很難擦出失敗,而失敗常常發生在高手如林、競爭激烈的場合。
一個從來沒有失敗過的人,往往是一個窮人,不僅經濟貧乏,也沒有值得一提的經歷。
國內一位知名企業家,去美國參加演講活動。演講的企業家不少,聽眾可以根據喜好聽誰講課。這位企業家正準備開講,有人就問:你經營企業多久了?他答:十多年了。有人又問:你一生倒閉過幾次?他答:沒有。于是,聽眾一下子走掉了一多半,只剩下幾位了。反倒是一位倒閉過五次的先生,身邊擠滿了人,講者興高采烈,聽者津津有味。這位企業家心里很納悶:人們為何不愿聽成功經驗,反倒愿意聽失敗經驗呢?但仔細一思考,他馬上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對創業者來說,誰能保證一帆風順到底?失敗遲早會到來。他自己雖然沒有倒閉過,但在他創業之前和創業之后,不是也曾經歷過無數坎坷、挫折嗎?只要創業,必遭挫敗,不同的是,有的人受挫后一蹶不振,只有那些屢敗屢戰、挺立不倒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人們自然更愿意學習成為一個強者的經驗。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一個不知道如何失敗的人,往往也不知道如何成功;一個從來沒有嘗過失敗滋味的人,不一定是真正的成功者。例如曾經創造"一年百萬富翁,二年千萬富翁,三年億萬富翁"的奇跡、被譽為"中國的比爾·蓋茨"的史玉柱,眼看著風風火火的事業,轉眼間土崩瓦解。假設沒有后來的崛起,誰會認為他是一個真正的成功者呢?
俗話說得好:"不受磨煉不成佛。"唐僧師徒一定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才能修成正果;假設孫悟空駕起"斤斗云",把唐僧空運到西天佛祖跟前,省去男女妖怪們的許多驚嚇、糾纏,那算白跑一趟,佛祖不值得給他們真經,取來真經也看不懂,更別說悟道了!
創辦事業也是如此,起步之初,觀念未臻成熟,能力未經考驗,經驗未經磨礪,品格未經淬煉,總之,各方面都有缺陷。處于順境時,人們不太可能發現自身缺陷,有時甚至將缺點當成優點,自我炫耀;將謬論當成真理,四處販賣。如此,人會變得越來越愚蠢而固執。
雞蛋是在有缺陷的地方開始腐??;橋梁是在有缺陷的地方開始坍塌,人也是在有缺陷的地方遭受挫敗。如果你有自省之心,從受挫的地方,你很容易發現自己的不足,只要加以補正、修煉完善,自我素質自然精進了一層。經過一次次失敗的洗禮,"大器"終于煉成,成功也會隨之而來。
下面不妨看一個故事:
麥西是一個漁民的兒子,19歲那年,他跑到波士頓碰運氣,糊里糊涂地干了一年,一事無成。后來,他跟荷頓合伙開了一家布店,生意很好。不久后,麥西同荷頓的妹妹相愛了,不料遭到荷頓的激烈反對。荷頓認為,這個小伙子沒有能耐,哪配得上他妹妹?于是,他以中斷合作相威脅,要求麥西停止對他妹妹的"糾纏"。但麥西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愛美人不愛江山"。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