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勵志故事一:從2萬元起家到成為準首富
劉強東簡歷:京東商城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1974年生于江蘇宿遷。1996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1998年6月18日在北京中關村創辦了京東公司,早期代銷光磁產品;2004年初,進入電子商務領域,創辦“京東多媒體網”,即京東商城前身。
劉強東長了一張樸實的臉,扔在人堆里辨識度很差。但只要一開口,即使說一口宿遷味極重的普通話,說話時的自信也會把他和一般人區隔開來。
他有理由自信。1996年才畢業的劉強東,1998年在中關村創辦了京東公司,代銷光磁產品。2004年,他放棄實體店面,開始在網上賣IT產品。此后銷售數字像滾雪球一樣擴大,2010年銷售額已突破百億。最近一則關于京東即將啟動規模50億美元IPO的新聞,更是將他變成未來的“中國首富”候選人。
住在北京朝陽區甜水園附近一個小區的很多人,很難把這個“未來首富”跟他們印象中的“強子”聯系起來。自從某天一家公司進駐后,每天都有很多人、送貨車在院子里出入。樓下的防盜門因為進出的人太多,壞了、永遠都大開著??“大家只知道他們的老板叫強子,都煩死了。”一位住戶說。
幾年后,直到這家公司搬走,居民們才知道,原來這家鬧哄哄的公司,居然就是京東商城;眾人嘴里的“強子”,就是如日中天的企業新貴——京東商城董事局主席兼CEO劉強東。
從“強子”到身價百億的準“首富”,劉強東已是傳奇。“老實說,我真的沒覺得自己跟別人有什么區別,一點區別沒有。無非就是堅持,看準路子堅持一輩子。”劉強東自我評價的時候,眉頭習慣性地緊鎖,沒有微笑。
在很多人看來,在今年融資15億美元之后,這個看上去并不像互聯網人的CEO,正面臨人生最大的機遇和挑戰。為了達到盈虧平衡點,京東必須以最快的速度擴大銷售額,而短時間內的迅速擴容,又給京東的物流和整個服務體系帶來嚴峻的考驗,這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這很像劉強東熱愛的那項運動——穿越沙漠。穿過沙漠,你也許會見到最壯麗的朝陽,但如果沒有充足的補給和體力,以及應付各種突如其來的考驗的能力,你也許會倒在途中。
控制第一位
9月10日,劉強東在微博上發布了一張兩手背后、雙腿微分佇立在一望無際的戈壁上的近照。雖然表情比平時放松很多、但站姿依然板正,如領導視察工作。而他的打扮——藍底碎花的西裝襯衫搭配黑褲子和深藍色球鞋,多少有些不太搭調,更與越野主題相去甚遠。
從2008年開始,劉強東每年會給自己放一次十幾、二十天的大假,他利用這段時間長途越野,到荒無人煙之地,手機電郵統統失效。這種旅行安排,像是一種隔離測試——離開劉強東的京東商城,地球照轉、日子照過嗎?
在這家多達上萬人的公司,現行管理架構中,直接向劉強東匯報的一共22人——14個副總、6個大區總、一個助理和一個監察。而劉強東對外透露說,除了每天的早會,自己很少跟高管們交流,對各位副總的工作充分授權。
但是,在一個細節上,你又會窺見劉強東對公司業務超強的控制力——每一個與劉強東有過交流的人,都會折服于他大腦中清楚儲存的各種數據。
他可以清楚地告訴你:京東目前在全國有6個一級物流中心,12個用于大家電的二級物流中心以及287個配送站;有49%的訂單是當日送達16個城市;他記得京東目前自有配送占70%,第三方配送投訴量是自有配送的12倍。
此外,他張口就告訴你,京東目前有4300多家供貨商,90%的家電產品直接供貨,網上顯示商品現貨率在78%-82%之間,現貨滿足率是97%,每半小時有1.8萬種產品發生價格變動。他還記得,自己今年要跟11個站的配送員吃飯,今年管培生甄選基數是6380人。
不要試圖去考問他每一個品類的銷售數據,他都能對答如流。而談到未來的計劃,他會告訴你,明年京東的日接單能力要提升至100萬到150萬單。
劉強東喜歡引用各種數據說服別人,這種對數據的熱愛也許源于社會學的訓練,也許只是一種愛好。他對細節的掌握令旁人心驚。
競爭對手的數據,同樣儲存在劉強東的大腦里。比如Amazon的毛利率是27%,凈利率最高達到5.6%;此外,他也洞悉蘇寧新增的55億元要用于投資電子商務B2C物流體系,而原來花幾十年搭建起來的大家電配送網絡,最多只能承擔12%的電子商務物流任務。
面對外部投資者,劉強東從未在公司控制權的問題上做過妥協。他很早就對融資定下一條底線:自己在董事會的投票表決權永遠要比投資方多出一票。
“這事情很簡單——他們不答應這個,我們就不談了。”劉強東的方式,看上去簡單而直接,但是有效。京東每年倍數級的業績增長幫助劉強東找到了愿意妥協的投資人。今年3月,京東宣布完成15億美元的C輪融資,投資方包括DST、老虎基金等6家基金即個人。
堅持到底
1974年生于江蘇宿遷的劉強東來自江蘇最窮的地方,小時候家里窮到一連數年每天的三餐只有紅薯和玉米。
童年的貧窮給劉強東打上了很多烙印。他的普通話不好,總是穿著樸實,看上去更像一個民營企業家,而不是站在潮頭的互聯網人。他非常關注食品安全問題,因為看到周圍朋友的父母越來越多地得癌癥去世,曾表示自己最想從事的副業是做食品。因為自己的經歷,他喜歡有吃苦耐勞精神的人,他對很多事情,有一種農民式的固執和堅持。
劉強東最討厭欺詐。京東曾有一個副總讓秘書代打卡,被直接開除了事。在劉強東看來,這侵犯了企業道德底線,沒有容忍空間。
除了數據,他也喜歡通過自己的渠道去獲取信息。至今,劉強東說自己每天80%的精力都花在看用戶留言上。不僅看本站的用戶評價,還格外重視那些站外論壇、微博上對京東的評論。
特別是2010年冬天劉強東注冊微博后,自覺承擔了京東商城“新聞發言人”的職責。在關鍵詞搜索中輸入“京東劉強東”,每天有大量用戶通過“@”方式向劉強東發出各種抱怨帖。
劉強東稱,自己每天看客戶投訴、連續看了七年,“用戶體驗”對自己來說是“最為急迫、最為直接、形成最強烈沖擊力”的事,所以也刺激了自己要使勁投錢在物流上,要改善客戶體驗。
他幾乎從不直接回應投訴,但為此焦慮。京東的一位負責戰略的管理人員說,現在最讓老板頭痛的就是退貨問題。“老劉有一次特別認真地叫我們過去,問我們是不是可以七天無條件退貨。最近這段時間,他幾乎每天都有一個新的針對客服的新想法。”
和很多互聯網公司不同,劉強東不太喜歡在廣告上投入過大,他相信口碑是更好的廣告。這在最開始,可能是缺錢——他曾對外表示,京東起步時只用不到2萬元在中關村租了一個柜臺;到了后來,就變成了一種自信。
劉強東喜歡用自己創業13年來持續執行的“公司早會制度”,來證明自己做事的“堅持”。這個會每天早上8點半開,大概20分鐘到40分鐘時間,全國100多個部門的部門經理以上員工務必參加。除了外出有約或出差,劉強東都會準時出現在會議室,風雨無阻。
在京東的用人機制中,還有一項堅持了五年的特別措施,就是每年面對高校畢業生的“管理培訓生”招聘。這項活動至今總計培養了200人。劉強東說,京東選拔管培生,是要選擇那些“真正能夠一輩子吃苦的人”。京東對管培生候選人要做家庭背景調查,父母是普通工人或農民的,才能順利通過。劉強東說得很直接,“那種家里可以三五年不工作都還能吃好喝好的,我們不敢要。”這些管培生由劉強東親自管理調教,相較于其他人會獲得更多、更快的提升機會。但這當然也會讓公司的其他員工產生不平衡的心理。
而對于公司管理層的招聘,劉強東的選人標準一樣是比著自己來——做的要比說的多;一定要從基層做起,民企從業經驗比外企更有說服力。
用人的方式充分體現了劉強東的自信。成功總是令人陶醉。隨著企業的不斷壯大,劉強東的自信也在膨脹。最近一次接受采訪時,劉強東雖然承認京東在物流、售后等環節上還有很多問題,但已經是國內最好的電子商務公司,即使與亞馬遜等國際公司比較,京東也要好得多。他是那個相信自己最終總能成功穿越沙漠的人。
劉強東勵志故事:京東上市我只做了1%的事
“拍得含情脈脈一點,不然又被人說我張揚。”劉強東一邊配合著攝影師拍照,一邊開著玩笑。他身穿修身西裝搭牛仔褲,不時面露笑容,表情認真。
拍照地點在員工活動室,這里頗有互聯網公司的味道,色調鮮艷明亮,配有各式各樣的座椅,還有堆滿毛絨玩具的兒童室。
“你覺得這幾年他的狀態有變化嗎?”拍完出來,《創業邦》記者問攝影師。這位攝影師從京東的辦公地點還在中關村時就開始拍劉強東,幾乎每年都要拍一次。
“他現在顯得放松一些了,以前總感覺壓力很大的樣子。”攝影師說。
劉強東,40歲,今年5月他一手創立的京東商城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他以71億美元的凈資產攀升至《2014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第十位,與馬云、李彥宏、馬化騰、雷軍一起躋身前十。排在第一位的馬云創辦的阿里巴巴被認為是京東面臨的最大競爭對手。
近11年間,京東體量增長了1萬倍,已經是中國最大的自營電商平臺,上市當天市值近300億美元。在這些成績背后,是從2004年1月開始,京東走過的一條備受質疑的路。其中最受外界爭議的是京東“燒錢”的商業模式:依靠大規模融資,花巨資自建物流、大力擴張品類、大打“價格戰”。劉強東強勢主導,堅持不盈利情況下的高速增長。
每一次擴張,京東都面臨著當時比自己強大的競爭對手,國美、蘇寧、當當、易迅,乃至阿里巴巴。劉強東被稱為“破壞性入侵者”,他每次戰斗都異常高調,甚至戀情曝光都被認為是策劃好的宣傳炒作。而在京東上市前,這位創始人兼CEO卻遠赴美國讀書,自稱“京東上市我只做了1%的事”。
劉強東勵志故事二:熬過成長的痛苦階段
今日資本的創始人徐新是京東的第一位投資人。她曾經總結說,擴品類和自建物流奠定了京東今天的江湖地位。
“如果當當早期做品類擴張的話,就沒有京東啥事兒了。”這是讓用戶量迅速增長的一個很關鍵的因素,而快捷的物流配送是京東贏得高用戶滿意度的核心原因之一。
和很多清貧家庭出身的孩子一樣,劉強東最初的創業夢想只是為了掙錢給外婆治病,讓她每天能吃上肉。他從小跟著外婆長大,感情深篤。那時候他的父母靠跑船使得家境漸好,但因為小船換大船借了高利貸,債務壓力很大。
劉強東很早就嘗到過自己賺錢帶來的滿足感。大三時,他給人寫程序,變成了班里的有錢人。他給自己買了個大哥大——“當時我們系主任李強老師都沒有大哥大”——打電話的時候不好意思當著同學的面,就躲到樹后面。
有一天,竟然有一個人跑過來,問他手里的大哥大是不是真的——那個年代有很多人為了裝酷拿一個假的。“那個時候雙排漢顯BP機,2460元一個。我那個手機是26000多塊錢買的。”
他那時20歲,到人大旁邊的學生餐廳,往那兒一坐,把大哥大往桌上一擺,就有服務員過來問,大哥,想吃點啥?“真的像香港黑社會老大一樣。”劉強東說。
創業最原始的動力并不足以支撐他走到今天。劉強東一直都在爭取更大的商業機會。在面臨長期戰略和短期利潤的選擇時,他果斷地選擇了前者,用今天的戰略性虧損打造京東的護城河,力圖獲得明天別人難以超越的優勢。
品類的擴張是在資本的推動下完成的。
在今日資本接觸劉強東之前,一個人民幣基金答應投資500萬人民幣。和徐新談的時候,劉強東想,這次多要點兒,一狠心要了200萬美金,但沒想到徐新塞給他1000萬。劉強東當時心里也疑惑,不知道多出來的800萬要怎么花。
當時徐新跟劉強東講了一個理念,當品類機會來臨的時候,一定要舍命狂奔,虧著錢也要往前跑,要比競爭對手大兩倍才安全。徐新判斷品類機會來臨的依據,就是后來被她反復提及的一個數據:2006年,徐新見到劉強東時,京東在不打廣告的情況下交易額每月保持10%的增長率。
徐新覺得這是自己做得最對的一件事,“對他的心態是一個非常好的示范”。這個融資過程,無疑讓劉強東的膽子更大了,步伐也更快了。
做物流完全就是劉強東自己想出來的。徐新投的一些很厲害的公司都是品類的創新者,但劉強東第一個想到了做物流。剛開始建倉儲物流時,京東壓力巨大。每到一個城市就要建一個配送中心,一天做2000個快遞訂單才能把收支打平,可京東當時一天才20單。從20單到2000單,有的城市要養兩年之久,發展到50個城市要虧多少錢可想而知。
那時候,很多競爭對手大談不做重資產,要利用社會資源。這讓京東三年沒有競爭對手,圈了很多地。
劉強東無疑也給了投資人信心。打價格戰時,今日資本給京東提供過橋貸款。2008年,由于金融危機,再加上很多人看不懂京東的模式,京東一度找不到投資。徐新回憶:“見了很多人,把標準降下來,還是沒有人投。”徐新就安慰劉強東,不是京東不好,是他們被金融危機嚇怕了,躲到一邊舔傷口去了。
今日資本又做了第二輪領投,加上雄牛資本和梁伯韜私人公司的投資,一共是2100萬美金。這是一輪使京東資金鏈免于斷裂的非常重要的融資。
“首先,我們對老劉這個人很放心。再看數據,京東的客戶重復購買率高,收入漲得非常快,這說明業務是沒有什么問題的。缺錢的原因就是不斷地在加品類、自建物流。”徐新說,“我們需要熬過成長的痛苦階段。”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