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說話是一門我們需要終生學習的藝術。有的人說話如行云流水、滔滔不絕,有的人卻口舌木訥、羞于啟齒;有的人說話字字珠璣,使人愉悅;有的人說話卻字字傷人,令人生厭。可見說話講技巧有多重要。勵志故事網(wǎng)的小編給大家編輯了說話講技巧的小故事4則含感悟,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示。
故事1 “只有你能發(fā)現(xiàn)我的錯誤”
日本學者多湖輝先生在上大學時,他的德文教師對學生相當嚴格。
有一天上課時,老師犯了一個方法上的錯誤,班上發(fā)現(xiàn)這一錯誤的只有多湖輝。多湖輝為了發(fā)泄平時的積怨,執(zhí)拗地想要老師當眾出丑。老師很認真地說:“你說得對,能發(fā)現(xiàn)這么重要的錯誤只有你,其他人呢,都在睡覺嗎?”奉承了多湖輝一番,又接著說:“這部分,任何人都容易出錯,大家要特別小心。”
本來要攻擊老師,讓他出丑,但被夸獎后,學生高高興興,也就閉口不言了。
【感悟】
本來多湖輝和他的同學以為老師受學生指責會惱羞成怒,但想不到對方卻如此友善。此時,心中的對立情緒會不知不覺地消失,就能進入彼此心平氣和地交談中。指責的理由在此時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故事2 “我家的煙囪有時也倒煙”
一天下午,杰克教授沿著鄉(xiāng)村小路散步,看見一農夫站在路中獨自吃晚飯。
教授問道:“你為何一人在這里吃飯?”
“噢,先生。”農夫說,“家里的煙囪有點倒煙。”
杰克教授說:“修理一下也不十分困難,讓我來看看。”
沒等農夫開口,教授走到農夫家門口,他剛推門,一把掃帚落在他身上,隨著傳來一個女人的喊聲:“滾,你這個老流氓,不然我就殺了你……”
教授趕忙退出,對農夫說:“沒關系,我家的煙囪有時也倒煙。”
【感悟】
生活中總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才能用調侃等方式來彌補這種缺憾。杰克教授稱“我家的煙囪有時也倒煙”,用自嘲來開導解脫對方,產生了極其濃郁的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意蘊。
故事3 女作家巧對評論家
有一位女作家寫完了一部長篇小說,發(fā)表后引起轟動,一時成為最暢銷的書。有個評論家曾向女作家求婚遭到拒絕,懷恨在心,經常在評論中旁敲側擊地貶低這個女作家的才華。一次文學界舉行聚會,許多人當面向女作家表示祝賀,稱贊作品的成功。女作家一一表示感謝。忽然那位評論家分開眾人,擠到前面,大聲向女作家說道:
“您這部書的確十分精彩,但您能否透露一下秘密,這本書究竟是誰替您寫的?”
女作家還陶醉在眾人的贊揚聲中,冷不防他竟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就在她一愣的時,已有人偷偷發(fā)笑了。女作家立即清醒地估量了形勢,做問題以外的爭吵于自己不利,她馬上鎮(zhèn)靜下來,露出謙和的笑容,對評論家說道:
“您能這樣公正恰當?shù)卦u價我的作品,我感到十分榮幸,并向您表示由衷的感激!但不知您能否告訴我,這一本書是誰替您讀的呢?”
【感悟】
連書都不讀的人,有什么資格作評論!巧妙的反問,使評論家陷入了十分狼狽的處境。
故事4 “你讀過但丁的《神曲》嗎”
在上文學課的時候,一位年輕的女學生問教授是否看過一本當時非常流行的暢銷書,教授承認沒有看過。女學生驚訝地大聲說:“喲,這本書都發(fā)行三個月了,您怎么還沒有看過?”
教授不緊不慢地對女學生說:“姑娘,你讀過但丁的《神曲》嗎?”
女學生:“哦,沒讀過。”
教授:“那你可要抓緊啊,它都問世好幾百年了!”
【感悟】
這個針鋒相對的立論委婉地表達了三層意思:能夠流傳千古,具有頑強生命力的作品才是值得閱讀的;暢銷書很可能只流傳于一時,如過眼煙云,轉瞬即逝;作為一名青年學生,要抓住根本,增強文學修養(yǎng),不可為追求時髦而荒廢學業(yè)。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