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開化曉堯家庭農場的“場主”,54歲的汪曉堯接到了來自杭州的大客戶訂單,一下就預訂了10噸清水魚和200公斤甲魚。“看來明年還得擴大養殖規模啊!”汪曉堯自言自語道。
這是記者走訪地處浙江省開化縣華埠鎮下界首村馬后塢內的曉堯家庭農場時的一幕。
只見一片片魚塘依山勢布排,有如梯田,大小共有12個,養殖面積120多畝。據介紹,大魚塘里清水魚和甲魚是混養的。“這是一種創新水產養殖方法,其水源是山上流下的山泉水,而清水魚主要是吃草,甲魚則吃自然野生的小魚和螺螄,屬生態放養甲魚,其肉質上等,風味與野生甲魚相似,所以每公斤能賣到400元。”汪曉堯如數家珍。
據了解,早在2009年,汪曉堯與另4位村民合股創辦了開化硒地漁業專業合作社,在馬后塢流轉山地300多畝,搞水產養殖,由于經營不善,合作社虧損嚴重,4位村民退股離開了,而汪曉堯不甘心,決定自己一個人繼續干下去。2012年初,他建起了開化曉堯家庭農場,把鋪蓋廚具搬到農場,與妻子一起同吃住、共創業。當年,他從當地信用社貸款20萬元,專業養殖水產品。為確保清水魚品質,他在山地里種了50畝黑麥草、蘇丹草,作為魚飼料。接著,他從舟山購進6000只一元硬幣大小的幼甲魚,放進養清水魚的大池里讓其自生自長、自行繁殖。經過5年的努力,大的清水魚現已長至10多斤一條,大的甲魚已長至3斤一只。
2016年,曉堯家庭農場又在當地信用社貸款23萬元,加大魚鱉養殖規模,目前已有10余噸草魚、鯽魚、螺螄青等清水魚和6噸甲魚銷往杭州及本縣,總收入達80多萬元。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