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離年底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六盤山下寧夏回族自治區隆德縣溫堡鄉老莊村的村民們卻得到一個好消息:2016年,全村種植各類中藥材1750畝,戶均7.8畝,戶收益可達1萬元以上。
致富路千萬條,就看你適合走哪條路。當了9年村支書的李積良這樣解釋說,在他的帶領和努力下,老莊村已逐步走上依靠特色產業發展的路子,走上村經濟發展、村居整潔美麗、村民心情舒暢生活富裕的新生活。
謀產業經濟
六盤山下的老莊村,是典型的山區旱作農業區域,為幫助貧困村民多渠道增加收入盡快過上幸福生活。2007年,經過商議,見過世面的李積良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后,把目光盯準了當地特色經濟發展。經過深思熟慮,他認為大面積種植中藥材是村民脫貧致富的一條金色大道。
為了帶動大家種植中藥材,他帶領村里幾個種植大戶跑遍了附近的縣鄉,學習隴西縣發展中藥材產業的先進經驗,為群眾聯系藥材種籽、做技術指導、跑銷路。2009年起,他帶頭在村里種植中藥材300畝,讓村民消除了種植中藥材到底有沒有收益的疑慮。當年,看到種植1畝藥材,有800多元收入,是種糧食的好幾倍,村民們從種植中藥材看到希望,開始自發種植起來。
謀民生造福村民
“祖祖輩輩住在山上,從未想過有一天鄉親們會從這大山上搬下來,而且還過上了和城里人一樣的生活。”老莊村二組的梁秀英老奶奶樂呵呵地說。
2007年之前,村民李兌現一家三口住的是“窗外大雨落,屋內小雨滴”的土坯房,當時他家孩子正在上學,李兌現本人身體不好,不能從事重體力活,家里日子過得十分窘迫。現在,李兌現一家不僅住上新房屋,而且依靠養牛成為村里的富裕戶。
如今,進入老莊村,新農村建設點整齊的出現在我們的面前,這是擔任村黨支部書以來,李積良在基層設施建設上最大的手筆。2013年底,李支書就想在老莊村山下開闊的川地建設一個新村莊,把山上的村民搬下來住,村民們都覺得這是天方夜譚。但李支書卻堅持著,他多次找鄉黨委、政府、國土、水利等部門,硬是把50戶危房集中點項目落實了下來。為了落實集中點建設土地置換問題,他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提議此事,率領班子成員逐戶宣傳,召開全體村民大會對土地置換事宜表決,對土地置換結果進行公示,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問題都公正、清楚、明白的展現在村民面前,新農村建成后村莊綠化、新排水渠自來水、太陽能熱水器等都一應俱全。
讓群眾有一個好的生活環境,閑暇時有一個好去處,這個想法牢牢地印刻在李積良的腦海里。2015年借助市縣“整村推進”項目,在村里建設了一個集黨建、生態、休閑為一體文化活動廣場,廣場內有健身器材、、休閑長廊、音響、路燈等,儼然一個城市小公園。
謀民心事事百姓先
2015年3月,危房改造集中點建設進入前期準備階段,地址確定后,土地置換成了一個難啃的“硬骨頭”。用川地置換山地,村民李金平怎么也想不通,村民代表及李積良先后5次到他家講明國家土地政策,并認真聽取李金平的意見,最后終于達成協議,消除了李金平心里的疑慮,使危房改造順利進行。
為切實幫助村民們解決生活生產的突出問題,他安排村“兩委”和群眾代表每天在村委會值班,并印制了一本群眾反映問題接處單,對群眾反映的問題及時記錄并解決,解決不了的及時向鄉黨委反映,群眾看到村干部盡心在幫助自己,心平了、氣順了、意見少了,上訪的也就沒有了。
李積良帶領村“兩委”一班人員切實做好本村各項工作,多項工作都得到了上級有關部門的肯定。老莊村先后受到了縣委、縣政府及溫堡鄉黨委、政府的多次表彰獎勵。連續3年被縣委、縣政府授予“五好文明村”,被鄉黨委、政府授予“綜合考核一等獎”“勞務輸出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李積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自己還有許多工作沒做好,尤其是村里還有10多戶貧困村民沒有過上好日子。他認為自己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路還很長很長。
熱門專題: